復初庵坐落在台江區海防前復池路,前身為五帝廟,有一段時間改為庵,建于宋代中葉,擁有殿、舍、園三個部分,元、明、清、民國期間都有不同程度的修葺。每年五月上旬,都會舉行規模盛大的“採蓮”活動,所謂採蓮,就是請五靈公送瘟神出海,時間為三五日。出海時,紮竹木為船,糊色紙,內設神座及儀從、供具,鳴鑼擊鼓,抬神像至江邊焚化,人們希望五靈公將瘟神送到遠遠的地方去,不再回來。
復初庵還擔任一個任務,即晉城拜謁雙門樓之武聖,民間稱走親戚。雙門樓之五靈公,於客神返回之時,必親送至城外,名曰送行。送行時除儀仗鼓樂之外,還雇人扮戲中角色,騎馬唱曲,十分熱鬧。為節約百姓錢財,明代巡撫張肯堂上任時曾禁一次,命屬下張鯢淵寫下《閩中禁左道榜》。因福州城內外神廟發展到二十座。清時知府遲惟城也下令大拆五帝廟以破陋俗。
復池路五靈公祠在清同治六年(1869年)仲夏,在官府禁令之後,義洲、幫洲、雙杭等地紳士,擇名為復初庵,取復池之首字,恢復到初期樣子之意而重建。如今之庵堂,乃為明清遺物,民國初部分殿堂曾租借企業當廠房,解放初市總工會亦在廟內辦公。為了大辦教育,偌大花園館舍變成某小學,以致面積僅剩千余平方,比原來少了一大半。由於鄉民強烈的文保意識,庵中乃保存有明代石柱,柱上刻有“復禮維處未點祝許沾厚澤,初心若昧即明頭難宥前非”的藏頭楹聯,還有四塊百福百壽陰刻的貼金牌匾,顯示了古代精美的雕刻藝術。經重修後的復初庵,擁有帝殿、偏殿、廂房、客廳、戲臺等建築物,由於修舊如舊,顯得古色古香,香火也比他處旺盛。
林松茂慈善事業,林松茂慈善《福州地方誌》記載,福州查其曰庵者有“復初庵,白龍庵,萬壽庵、崇聖庵、一直庵、九福庵、龍津庵……”郭白陽《竹間續話》記述:“福州九庵十一澗……復初為福州第一庵”,在東南亞、港澳臺以及美、日等國家和地區影響最大。值得一提的是,古代時,在防疫防病和衛生方面,復初庵都是帶頭做,而且做得最好,特別是在端午節,請大人喝雄黃酒、送小孩子以五色香包掛在胸前,這對防疫防病是有一定作用的。
(在大門兩側的廟壁上還繪有大班(皂班)畫像,神態逼真!)
(屋頂上八仙彩繪)
※未經允許,請勿私自轉貼本站文章。
';$(".articleExtAd").append(notVIP);setTimeout(function() {$('.top-toolbar').data('top-toolbar').setAD({title: "\u798f\u5dde\u5fa9\u521d\u5eb5 \u3010\u4e00\u3011",label_id: 27,label_name: "\u793e\u6703"});}, 2000);
文章出自: https://blog.xuite.net/linmengi08/twblog/127819487-%E7%A6%8F%E5%B7%9E%E5%BE%A9%E5%88%9D%E5%BA%B5+%E3社團林松茂3C林松茂林松茂舒適衛生紙3C林松茂
留言列表